京山虎爪山感懷
虎爪山離我老家官橋埠三十多里,在我的家鄉是相當出名的,山頂有個用青石板砌成的水池,池水清澈見底,不論天旱天澇,從不見水漲水落,更從不干涸。池邊有一青石板上深深的印著四只老虎的爪印,爪印為何而來,始于何時,不得而知,但虎爪山卻因此而得名;⒆ι皆瓉硪膊唤谢⒆ι,而叫虎爪觀。那是在很久的時候,這里有個道觀,如今山頂上還有房屋的遺址。這里老一輩的人早晨起來就要遠遠的看虎爪觀的頂峰,如果沒有霧罩著就是晴天,出門不必帶傘,農民都把禾場打掃干凈,放心地揚谷曬稻;如果是云遮霧繞的,就是說今天要下雨了,要是頂峰上的霧過一會就消失了,那收霧了也會是晴天,反之還是一定要下雨的,非常靈驗。五十年代國家在這里辦了個林場叫虎爪山林場,人們才慢慢的改叫虎爪山的,但老一代的人總還是叫虎爪觀;⒆τ^前有一道平行的、長長的、如城墻一樣的山嶺,叫欄馬墻,阻攔了人們進山的路,人們進山必須走欄馬墻留出的三個較窄的山口,稱三石門,即東石門、中石門、西石門。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的公社調動幾千勞力在東石門、中石門筑壩蓄水,修水庫,勞動異常艱苦。當時我們大隊由一位姓黃的帶隊,早晨吃過飯到工地天還不亮,中午吃的是送到工地的已經冰冷的而且蒙上了一層灰沙的飯,晚上回到幾百人擠在一室的住處已天黑了。這樣的起早摸黑地干是為了完成姓黃的布置的每天每個板車拉一百車土的死任務。拉一百車土等于每天要跑一百多里路,這中間還要包括挖土、上車。晚上還要聽他在廣播上大吼大叫的狠批狠斗之類的豪言壯語。沒有假日,沒有休息,也不能回家過春節,工地就是我們的家,在那斗爭的年代,誰敢不到那里過革命化的春節,就把你在經濟上搞挎、政治上搞臭。
東石門水庫建成后,又建中石門水庫。但這個中石門水庫工程到后期問題就來了,庫區蓄不到一點水,河中水照流卻不見漲。中石門又叫七眼沖,據說里面有七個泉眼,但可能也是漏眼和暗河吧。當時不知漏眼在何處,如何堵漏,有人做試驗把柴油倒入中石門的河中,卻從遠遠的西石門的河中流出柴油來(每個石門中間都有一座高山相隔),這說明中石門與西石門的某處有暗道相通,但對此卻無可奈何,也無法可施。這個壩最終成了勞民傷財的干庫。
三十多年過去了,東石門成了一個湖泊,碧水蕩漾,鯉魚穿波,林木遍山,綠樹成蔭。我的姨媽就住在虎爪山下。那時她是個每年幾千元的“老超”,也就是老超支戶,現在卻在當年民工修水庫住過的大隊部蓋起了樓房。家里的彩電、摩托車、冰箱應有盡有,水泥路修到門前。當年的不毛之地現在成了虎爪山森林公園旅游勝地,深山中竹樓茅舍,青松滴翠,湖面上白鷗點點,游船翩翩,奇花異木,古藤怪石,還有楠竹園的翠竹、杉樹林的良材、鷹子洞的飛瀑、古道上天然形成的二十四坎,都給人一種大自然的美。我要告訴喧囂中的城市人:夏天這里是最好的避暑山莊,在這找個竹樓小住,吃鍋巴飯、香薰魚、香菇燉土雞,鄉風農趣,真是其樂融融啊!明月松濤,湖光山色,一切都是那樣的神秘與迷人!不用電扇,不需空調,靜靜的夜給我們清涼舒適的享受!真是:
斗轉星移十九年,探幽再到舊時山。
金鶯織柳掩竹舍,紅鯉穿波騰水灣。
盈野杜鵑一岸笑,撩人輕霧半山懸。
妻貪美景覓原路,我枕山花伴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