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ferwg"></code>
    <code id="ferwg"></code>

    1. <big id="ferwg"><em id="ferwg"></em></big>

      <strike id="ferwg"></strike>
      1. <strike id="ferwg"><video id="ferwg"><acronym id="ferwg"></acronym></video></strike>
        <code id="ferwg"><nobr id="ferwg"><sub id="ferwg"></sub></nobr></code>

        市長專題 書記專題

        縣市區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文學 >

        那被歧視的“鳳凰男”,多少農家子弟求之而不成

        來源:本站 編輯: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2016-02-17 10:31 點擊:

          老家在湘贛邊境羅霄山脈的北端,這里丘陵起伏,山多田少。從城里到我們家有2個小時的車程,到了鎮上之后,還有翻越一條盤山公路。在城里汽車站,面對熱情拉客的司機,只要報上我們那的地名,司機的熱情就會瞬時冷卻。因為路途遙遠,從城里到我們家,每天有且僅有3趟中巴車來回。

          如果說鄉鎮是人們眼中的鄉下,那我連“鄉下人”都算不上,我只能算是“沖里人”。山溪在起伏的丘陵之間沖出一個又一個河谷,這些河谷被稱為“沖”。“沖里”是鄉下的鄉下,“沖里人”是鄉下人眼中的鄉下人。

        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要改變拿鋤頭把的命運只有讀書。
        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要改變拿鋤頭把的命運只有讀書。

          我的小學是在村里上的。小學畢業后,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到離家最近的鎮上讀中學。但因為叔叔在城里買了房,父親便把我送到了城里上初中。為此,每個學期我還要多交600元借讀費。這個在當時看來并不打眼的決定,卻注定要在我的成長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想起來,當時這個決定也差一點夭折,叔叔擔心我在城里不能適應,會被城里學生的欺負和歧視。

          初中三年,我很爭氣,初一時的成績還在班上排十幾名,初二結束時,我已經是班上第一了。后來,我考上了省重點高中,而留在鎮上讀中學的60多個小學同學基本都沒有考上好高中,他們不是初中便輟學,便是在一般高中或者中專結束了自己的學業。

          高中畢業之后,我考上了湘北的一所二本學校,四年之后,又得到了讀北京研究生的機會,并成為村里的第一個研究生。從“沖里”讀小學,到縣城讀初中、高中,然后到三線城市上大學,最后到北京讀研,回想起我的求學歷程,這中間的每一個步都絕不能有絲毫的差池,任何一步走錯了,我都不可能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成為了廣東某條流水線的工人,甚或東部某個少管所內的少年犯。2014年5月,我參與了團中央組織的一項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調研,在浙江未成年人管教所,70%的少年犯是來自中西部地區的打工少年。

          小時候,長輩鼓勵我讀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生讀書,以后咬筆老子,就不要拿鋤頭把。”改變拿鋤頭把的命運,改變農民身份,對于我來說,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也正是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讓我得以從湖南東部的一個山村來到了北京。

          我的大多數小學同學,初中或者中專畢業后或者在本地打工、做點小買賣,或者在廣東等地謀生。大多數女同學早已為人婦,為人母,不少男同學卻還沒有結婚。這樣的年紀還沒結婚,在農村,也算是晚婚了。

          那些出身貧寒,通過考上大學,依靠自己的艱辛打拼得以改變命運,留在城市生活的農家子弟,被視作山窩里飛出的鳳凰,他們勤奮刻苦,積極向上,承載了一個農村家庭乃至家族的蛻變的希望。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鳳凰男被貼上了許多標簽,比如吝嗇、敏感、自大、自卑。鳳凰男,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讓很多從農村拼搏出來的男青年,怯于面對。而上海姑娘連夜從江西農村“出逃”的莫須有的故事,又一次把“鳳凰男”推到了輿論關注的風口。

          曾經的上蔡小吏李斯,在如廁時發現了一個現象,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而倉中鼠“食積粟,居大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李斯喟然長嘆,得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結論。

          鳳凰男身上所呈現出來的特征,如果真有專屬于鳳凰男的特征的話,這些特征不過是貧窮的家庭環境、拼搏的成長經歷所留下的烙印。打一個并不恰當的比喻,歧視鳳凰男身上的某些特征,就像倉中鼠嘲笑廁中鼠的膽小。鳳凰男的吝嗇,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中,從小的就懂得生活的不易,而孔雀女或者孔雀男的大方,不過是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富足,父母有條件給他們想要的一切。

          而且,人的許多行為會隨著自身處境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即便是貧困出身的鳳凰男,也可以慷慨大方、視野開闊、積極自信。給鳳凰男貼上那些標簽是否恰當,并不值得一駁。

          對于太多的農村子弟來說,通過大學改變命運,從山窩里飛出去,是他們所渴望的、孜孜以求的。成為鳳凰男,意味著階層身份的改變,意味著可以擺脫淪為社會底層的命運,意味著貧困的代際傳承在此中斷,可以過上相對有尊嚴的生活。

          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和我的同學們的父母還多在家中,而現在村里的小學生們大多成為了留守兒童。村的小學還在,卻只有十幾名學生。村里的老師是來自城里的大學生畢業生,聽老校長說,這些老師總在盼著學校被撤掉,他們便可以早點離開這里。這樣的態度,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

          而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嚴重。在村里、鎮上乃至縣城上學的孩子,雖然與我們那一代讀的是同一所學校,縱向比較而言,現有的教學條件也更好,但是村里的學生與鎮上的學生,鎮上的學生與縣城的學生,縣城的學生與省城的學生所享受的教育資源的鴻溝卻在不斷拉大,想要復制我的求學之路,恐怕是難上更難了。

          這些年,重點大學農村生源的比例不斷下降,北大清華農村生源比例降到了一成。讀書曾經是農村學生改變命運的救命稻草,而今”讀書無用論“在廣大鄉村盛行。農村學生考上大學的多了,但是考上好大學的卻少了,本科學歷乃至研究生學歷早已嚴重貶值。上大學仍然承載著一個家庭、家族蛻變的希望,但卻越來越顯得無力。

          農村出身的孩子與城市出身的孩子,在綜合能力、社會資源的積累等多個方面都處于相對劣勢,這種劣勢會直接或間接體現在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農村出身的孩子,先是在教育上落后于城市出身的孩子,更少機會考上更好的大學,繼而又將在就業市場上處于劣勢,更少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這樣的結果,是階層固化的格局越來越難以打破,貧困的代際傳承越來越嚴重。農村孩子通過教育獲得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越來越渺茫,鳳凰男則越來越少。那被歧視的鳳凰男,一直是,今后將更加是太多的農村孩子求之而不得的一種存在。

          相關新聞>>

            今日頭條

            更多>>

            快速直達

            新聞關注排行榜

            熱門推薦 最新推薦

            導航

            荊門生活網 | 生活社區 | 湖北新聞 | 專題 | 荊門車市 | 娛樂休閑 | 寵物之家 | 湖北城市 | 趣聞逸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站點所有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發現信息非法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廣告合作QQ:396460299

            版權為 荊門生活網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