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ferwg"></code>
    <code id="ferwg"></code>

    1. <big id="ferwg"><em id="ferwg"></em></big>

      <strike id="ferwg"></strike>
      1. <strike id="ferwg"><video id="ferwg"><acronym id="ferwg"></acronym></video></strike>
        <code id="ferwg"><nobr id="ferwg"><sub id="ferwg"></sub></nobr></code>

        市長專題 書記專題

        縣市區導航: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民生資訊 > 荊楚文化 >

        元宵節,其實是古人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來源:未知 編輯: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2017-02-11 09:23 點擊: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和中秋節、端午節等相比,元宵節已很不為今人所關注。事實上,在春節出現以前,元宵節才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狂歡節”。元宵節既曾如此熱鬧,那古人在這一天,都曾有過哪些有趣的習俗?這一重要節日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元宵節暫停宵禁,使之成為普通民眾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1、古代普通人只有在元宵節前后幾天,才能在夜晚的街道上自由活動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對于其起源,學界至今存有較大爭議。通常認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望日”(即月圓之夜),素為古人所看重。西漢時,武帝在這一天祭祀“太一神”,大張燈火;此后,道教定正月十五為“上元日”,佛教將正月十五對應印度歷法中的“大神變月”,其中一些宗教活動,在隋唐時期逐漸成為元宵節的常見習俗。①

        同其他節日相比,古人更注重元宵節,除常見的祈福、辟邪等寓意外,主要原因在于,元宵節期間,朝廷解除宵禁,允許百姓夜間外出歡慶。在平時,城市中生活的百姓,除喪事、就醫、婚嫁等外,被禁止在夜間無故出行,違反者將被處以笞刑。因此,演義小說只能將夜間故事設定在元宵節,如《水滸傳》就寫了清風鎮、大名府和東京三個地方的元宵節。

        2、元宵節“狂歡”期間,平時深受束縛的女性也能上街游玩,和青年男子相會

        對皇帝和朝廷來說,元宵節是展現“太平盛世”“與民同樂”的重要契機,為讓老百姓能充分“燃起來”,一再延長沒有宵禁的“元宵假”。唐玄宗規定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連續放假3天;宋太祖追加十七、十八兩天,假期多至5天;明太祖更規定,從正月初八至十七日“放燈十天”。不過到了清朝,“元宵假”又回歸為5天。

        元宵節期間,上街觀燈、游玩的人們突破貴賤、男女、老幼的界限,一同“狂歡”。②有個故事頗能說明當時情境,北宋洛陽元宵節時,司馬光的夫人想要出外看燈,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馬光只好反問道:“某是鬼耶?”正因為元宵夜大家顧忌較少,婦女也外出參加“走百病”“走三橋”“請紫姑神”等活動,使之成為方便青年男女相識、相會的節日,于是也有人戲稱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


        古代元宵節習俗眾多,人們能在這幾天里盡情地賞花燈、吃美食、猜燈謎、看歌舞

        1、賞花燈:從皇帝到百姓,點燃各色花燈,以示普天同慶

        放燈是元宵節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最晚至隋文帝時期,已經在全國流行;隋煬帝即位后,在禮佛的名義下,擴大元宵節放燈規模,使之成為一項定制。唐玄宗曾在宮中擺滿蠟燭,并制作高150尺的燈樓,“懸以珠玉、金銀,每微風一至,鏘然成韻”,極盡奢華。北宋皇帝甚至會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公開出現在宣德樓上觀燈,讓御街兩旁的百姓有機會見到天子真容。清朝皇帝則在元宵節這一天召集蒙古外藩、內外大臣等,觀看歌舞,其中有3000名舞燈者,一邊唱著“太平歌”,一邊排列出“太平萬歲”四個大字。③

        民間放燈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明朝時,元宵節有“燈市”,售賣各種繪有“老子、美人、鐘馗捉鬼、月明度妓、劉海戲蟾之屬”的花燈。清朝花燈種類更加繁多,在京師之中,燈的外形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的不同,制燈的材料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的區別,燈上所繪的內容,從《三國》《西游》《水滸》,到梅蘭竹菊、牛馬貓狗,無所不有。尤其有一種“花盒爆竹”,點燃后,“盒中人物花鳥,墜落如掛,歷歷分明”。④

         

        玩花燈的兒童

        圖:玩花燈的兒童

        2、吃美食: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且早有“甜咸之爭”

        元宵節吃湯圓始于宋朝,當時湯圓有“元子”、“水團”、“團子”、“圓子”等名稱。專賣店中有“乳糖圓子”、“山藥元子”、“金桔水團”、“澄粉水團”等,種類繁多。明朝制法和今天大致相同,使用糯米細面,包上核桃仁、白糖、玫瑰等做餡。有意思的是,湯圓的“甜咸之爭”,古已有之。如《清稗類鈔》中說,“湯圓一曰‘湯團’,北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有甜咸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⑤

        湯圓和元宵看上去是一種食物,其實差別頗大。如學者鄧云鄉所言,“江南用糯米水粉包湯團,是把一小團濕糯米面放在手中,掐成酒杯形,然后放入餡子包起”,有的還是肉餡;而在北方地區,則是“打元宵”,“先把糖熬稀,加玫瑰、山楂、核桃仁、芝麻、瓜子仁、青紅絲等和在一起,或團成龍眼大的小團,或切成小方塊,冷卻待用。用大柳條笸籮,放上干糯米面,北京叫江米面,把糖塊樣的餡子倒入面中,一邊灑水,一邊滾,使糯米面在糖塊身上滾滿,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是件很吃力的工作,一次可滾百八十個。”⑥煮出來后,元宵表面粗糙,而湯圓更光滑。

        吃湯圓外的一些食俗,現在已無法看到。唐朝人在元宵節吃“羔粥”及油炸的“焦磓”、“絲籠”;唐宋時期,人們在元宵節用面粉制作“面繭”或“繭卜”,在里面放進寫有吉祥話的紙條,祈求一年平安。在宋朝,貴族間還要在元宵節“傳柑”——互贈黃柑。蘇軾《上元侍飲樓上》一詩中“歸來一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說的即是此習俗。

        3、猜燈謎:謎面包羅萬象,獎品琳瑯滿目;看歌舞:劇目繁多,讓人應接不暇

        元宵節的各項游戲中,以猜燈謎最為有名,且傳承至今。從宋朝起,人們開始將寫有謎語的紙簽貼在花燈上,供游人競猜。清人顧祿筆下的蘇州元宵節熱鬧非凡,也寫到了猜燈謎。他記錄說,燈謎的謎面包羅萬象,出自“經傳詩文、諸子百家、傳奇小說及諺語什物、羽麟蟲介、花草蔬藥”,猜中者即能獲贈紙、硯、筆、墨、果品等獎品。⑦《紅樓夢》中留下頗多燈謎,如謎面“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謎底“硯臺”。

        燈謎之外,元宵節期間的各種歌舞活動,也是層出不窮。唐朝民間演出各種舞蹈、雜技,所謂“燈燭華麗,百戲陳設”。宋朝時則有規模龐大的舞隊當街游行,藝人們裝扮成戲劇中的各種詼諧人物,《武林舊事》中記述的就有快活三郎、瞎判官、孫武教女兵、撲胡蝶等70余種。要到“十六夜收燈,舞隊方散”,當年“鬧元宵”的熱鬧程度由此可見。⑧


        民國以來,由于生活方式的變化,民眾對元宵節日趨淡漠

        1、國民政府廢除舊歷后,禁止民間過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但收效有限

        民國建立后,新歷(公歷)和舊歷(農歷)并行,官方紀念“雙十節”等新紀念日,民間則依舊慶祝舊有節日。1914年,北洋政府將舊歷元旦命名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各放假一天。民間對此并不理會,依舊稱舊歷的正月初一為“新年”或“元旦”,元宵節當然照過不誤。

        國民政府建立后,視舊歷為“迷信”象征,于1928年頒布法令,在全國廢除舊歷,使用新歷(即“國歷”)。同時,舊歷節日也被禁止,“除國歷規定者外,對于舊歷節令,一律不準循俗放假”,并“將一切舊歷年節之娛樂賓會及習俗上點綴品、銷售品,一律加以指導改良,按照國歷日期舉行”。廢除舊歷節日,導致民眾假期不足,國民政府遂決定“移置”節日,規定“除中秋外,將舊歷節日,一律改用國歷月日計算”,如國歷1月1日為元旦、15日為元宵節。舊有元宵節當然也淪為“非法節日”。⑨

        但是這些法令所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除了政府機關及學校外,普通民眾對新設立的節日或紀念日,都少有興趣。潘社會學家光旦說,“陰歷廢除了,但是陰歷的習慣,依然和我們同在。過節、過年,種種習慣,和陰歷未廢以前,真是一般無二,在推行陽歷不力的北方,固然如此,在政令所出的南方也未嘗不如此”。在蘇州的作家周瘦鵑也說,“到了清朝和民國時期,元宵的盛況雖已不如前代,但因歡度春節,余興未盡,仍要狂歡一下。”⑩可見在民國時期,民間還是很重視元宵節。

        2、真正導致元宵節風光不再的原因,是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

        國民政府的命令沒有讓元宵節銷聲匿跡,讓這個傳統節日最終走向衰落的,主要是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首先,民國以來除特殊情況外,不再實行宵禁,古代元宵節那種“夜游”的珍貴性不再存在;其次,社會日趨開放,男女交往不必一定要在元宵節;第三,現代人對一個節日有多少重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假期,及假期長短。從民國至今天,元宵節都不再被安排假期,人們自然對此日漸淡漠。

        簡言之:元宵節從無到有,從盛大至衰敗,和民眾的需要與否息息相關。古人的夜生活權利被極大壓抑,元宵節是合法“狂歡”的難得之機;現代節日很多,元宵節特有的“狂歡節”和“情人節”功能已不存在。

          相關新聞>>

            今日頭條

            更多>>
            荊門生活網 | 生活社區 | 湖北新聞 | 專題 | 荊門車市 | 娛樂休閑 | 寵物之家 | 湖北城市 | 趣聞逸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

            站點所有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發現信息非法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廣告合作QQ:396460299

            版權為 荊門生活網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