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僥幸,21歲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病毒
沒有正確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心理等,是導致一些人患上艾滋病的原因。
一旦患上艾滋病,不僅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嚴重影響,還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巨大沖擊,如不加以正確引導,患者很可能產生消極想法,引發慘劇。
21歲的高校學生小楊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高中時發現自己性取向不同常人,但那時學習緊張,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社交。上大學后,通過社交軟件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開始交往時大家都比較謹慎,也會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漸漸地,熟悉之后便抱有僥幸心理。”小楊講道。
一段時間后,小楊因身體不舒服到醫院看病,被確診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剛知道結果的那段時間特別難熬,白天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上課,可一到晚上,腦子里便經常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在宿舍陽臺一坐就是一夜。后來在跟媽媽的一次視頻通話中,她發現我情緒不對,我不想編謊話欺騙她,便把確診的事情跟她說了。好在媽媽夠堅強,接受現實后還一直安慰我,幫我向學校請假,讓我回家休養。”小楊講道。
由于發現及時,且配合醫生的治療,小楊的病情比較穩定。
“一開始服藥時,身體還沒適應,經常會情緒失控,無緣無故發脾氣,特別是與家人相處時。每次發過脾氣后又特別后悔,感覺對不起他們。”小楊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家人的陪伴,自己可能永遠都走不出艾滋病的陰影。
現在,小楊的生活基本恢復平靜,唯一讓他糾結的是,是否要把病情告訴室友。
河南舉辦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
“我很害怕說出事實后,室友和同學會孤立我。我是一個特別害怕孤獨的人,不想因此失去朋友。在下定決心跟他們說之前,我也會特別注意和他們保持安全距離。”小楊講道。
小楊說,希望用自己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不要因為年少無知,更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把自己推向深淵。
不要以為艾滋病離我們很遠,無論任何時候,都應該注意保護自己。
河南舉辦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趙清霞介紹,小楊擔心的問題,在艾滋病患者中常遇到。
小楊責任心比較強,雖然沒有告訴室友實情,但在生活中也會為他們著想。
艾滋病雖然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但其實也是一種慢性病,可防可控。即使目前無法根治,但只要像小楊一樣規范治療,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目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三個:
血液途徑傳播,也是最直接的感染途徑;
性途徑傳播,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之間的性接觸,都會導致艾滋病病毒傳播;
母嬰途徑傳播,如果母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在懷孕、分娩過程中或是通過母乳喂養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小楊在學校生活、學習,難免發生劃傷導致出血等意外,但只要他做好防護措施,即使不告訴室友病情,傳染給室友的概率也不是很大。
“特別是像小楊這種害怕被孤立的孩子,如果能做好防護措施,即使向朋友隱瞞病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特別要好的朋友,在保證他會保密的情況下可以告訴他,同時也可以找他傾訴,適當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趙清霞講道。
生活中,除了日常預防,還應了解艾滋病阻斷藥的作用。
一旦進行高危性行為,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認無感染史后可服用阻斷藥進行阻斷。暴露后,艾滋病阻斷藥的使用應越快越好,最好不要超過24個小時。
趙清霞還提醒,艾滋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定期檢查,以免病情加重。